恩典的印記 – Sponsa 董淑貞
三十五年,是人正值壯年的年歲,那麼北宣三十五年又代表甚麼呢? 它代表了在這三十五年來神留下給北宣一個又一個恩典的痕跡。當然神恩典的絡印在北宣家處處皆是,我只可以在此稍微分享一些。
恩典起源
這個神恩典的印記源於一九八八年,當時在加拿大牧會的趙士昌牧師,被神感召暫停在加拿大牧會工作,從加拿大遠道來到澳洲,為神植下北宣這棵幼苗。同年趙牧師將已展開的北宣牧養工作交給當時是傳道的譚自光牧師繼續。單看北宣的成立已清晰顯明是神自己的工作和恩典。
從未停止的供應與引導
北宣的誕生是從神而來,當時雖然在各方面供應並不充裕,但神的供應、預備和恩典總能填補北宣的不足。感恩,神亦給北宣預備了一羣願意在神裏同心的弟兄姊妹們為北宣前路努力。
只要我們願意順服在神旨意而行,再難面對的景況,弟兄姊妹們也可同心合意去面對,一旦我們多親近己意稍遠離主意,我們的敵人(不和、紛爭、分裂、對真理追求乏力…..)都會給我們找上門。 無論過去北宣在這條真理之路,經歷多少的困難,到今天北宣依然繼續被神引領前行,確實讓我們認識到此乃神的恩典、憐憫與同在,由始至终神從未離開過。就正如《聖經》所說:「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因這是主耶穌基督的家,祂必賜智慧與能力给弟兄姊妹們,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華麗轉身
加入北宣家,大約已有二十七年了。回想當日還在舊址未改建和購買鄰座單位重建,當時的北宣從外型論,完全不像一般人想像中的教會,簡單形容是一間又細又簡陋的小屋(會堂),大約容納百多人。在這殘舊的四堵牆內,聚集了各有不同成長背景和性格的人,他們彼此有一個共通認信點,就是承認主耶稣基督是我們唯一的救主。基於這份認信,環境已非我們首要要求。我們要追求、學習真理和實踐彼此相愛、互相扶持、彼此堅固、得着建立,更得着同心同行的恩典,讓基督的身體得以成長,神的名才能被高舉。在未建堂的歲月裏,教會設施雖不算充足和理想,卻無阻北宣家的發展,讓我看到神的看顧、帶領和供應,是充足,是夠我們所用的。只要我們在意察看,不難見到神恩處處。
我記得當年提出建堂的需要時,弟兄姊妹們對北宣的愛和關心,化成很多不同的聲音和意見。這些聲音和意見,漸漸產生分歧。此刻我們並沒有安靜在神面前去尋求祂的旨意,去等候祂的回應,尋求和等候卻成為我們的挑戰。這事在無法達致共識下拉鋸了好幾年時間,因而毫無進展,更甚計劃胎死腹中,完全停頓下來。有一次周牧師說:「或許日後他講道時要戴頭盔以防避可能塌下的天花。」我們聽後只是一笑置之?還是認真思考?如何確定那個是神的心意呢?曾有不贊成建堂的肢體問我個人的意見,建堂一事在理性層面上我是贊成的,但我絕不以我個人己見代替神的心意,而是要大家同心求問神,按神對教會的感動作順服的跟從。
失敗原來是祝福
在一次建堂分享會中,有一位肢體因大家不同心導致建堂計劃告吹而落淚,似乎這是我們建堂不同心最終失敗的一幕。對這結果,我內心是充滿感恩的,我視此為神對我們的愛,祂不介意耐心等候我們最終能明白祂的心意,亦能以信心回應我們願意跟從。如神當日不攔阻,在大家尚未能放下自己,用神心意同心為主作這工,相信北宣家日後因建堂所蒙受的虧損將更多更大。神願意我們在經歷中,讓我們真正認識衪是可信可靠,滿有慈愛和大能,是值得我們信服和跟隨,千萬不要不知不覺中以己意代替主意,這樣我們的分歧在神裏必有出路。這份磨練是建立我們對祂的信靠信服和跟從。讓我們有能力並同心處理往後因建堂出現的不同挑戰。這是恩典,是憐憫,同時也是祝福,相信神亦樂見祂兒女們屬靈的成長是透過對祂話語有正確的認識和生命的經歷磨練而來。
結語
這個堅實(建築物)神恩典的印記座落在眼前,它提醒我們神的同在、神的憐憫和神的大能,讓我們知道要感恩、要信靠、要順服、要追求屬靈的成長以報答主恩,也要將這最好的福氣傳開。
願神繼續帶領北宣未來三十五年和往後更多的三十五年,不斷在神裏茁壯成長,果實累累,榮耀主名。